前不久,中国农业大学与腾讯集团共同发起一项乡村CEO培养计划,主要聚焦探索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,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新闻背后凸显出一个事实: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、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乡村,职业性和专业性经营人才存在较大缺口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底,全国农民合作社已超过230万家,辐射带动近一半农户,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力量。与此同时,农民合作社职业经理人结构性短缺的问题,已成为影响乡村振兴的重要障碍。
究其原因,一方面同农业功能不断拓展、产业业态日益丰富有关。随着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,业务类型、市场边界、商务竞争等不断延展,产业链条短、融合层次低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逐渐凸显。如何充分挖掘乡村价值,进一步将乡村资源优势、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、发展优势,成为各地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另一方面,则是因为农村劳动力结构相对老化,高层次、高素质人才普遍短缺。当下乡村产业的发展,早已进入农业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发展的阶段。“老把式”们仅凭过去的老经验、土办法,已经很难应付项目运营、市场竞争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,迫切需要一大批懂农业、爱农村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乡村CEO,补齐经营管理短板,为农民当好“账房先生”、产品经理,为乡村产业规范化、专业化运作提供重要支撑。
简单说,农业职业经理人就是为农民服务的。正如在城市里发展起来的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一样,乡村的振兴同样需要一批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,在农民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,以及乡村公共事务管理中发挥作用,帮助农民打通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终端的通道。通过整合资源、发展品牌,在带来技术、资金等要素配置巨大变革的同时,为探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路径,帮助农民增加收益。
再宏大的事业,总归要有人来干才能达成。近年来,国家对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高度重视。2018年1月,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》明确提出,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,需要“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、经纪人、乡村工匠、文化能人、非遗传承人等”。2019年4月,人社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13个新职业,“农业经理人”作为同批次唯一的农业领域职业入选。
凡事必先有人气,才有生机。对于振兴热潮涌动的乡村而言,农业职业经理人来得正是时候。事实上,对绝大多数地方而言,农业职业经理人早已迈过“需要不需要”的讨论阶段,而是在向如何实现“既要数量够、还要效果好”的目标不断奔跑发力。
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,首先要“深挖潜”,念好“育”字诀。农村建设归根结底要以农民为主体,振兴乡村要靠生长于斯的亿万乡亲。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乡村,怎么样才能建成那样的乡村,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群众最清楚。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,不仅不能忽视老乡们,还要重点依靠他们。可以着重从村组干部、种养大户、家庭农场主、农民合作社领办人等群体中,遴选出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对象。同时,统筹运用学历教育、技能培训、实践锻炼及外出“取经”等方式,培育一批“乡村运营师”“田秀才”“土专家”“乡创客”等管理人才,提升乡村产业层次水平,带动农民就业增收。
壮大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,还要“聚众智”,广撒英雄帖。招募英雄不问出处,投身乡村不拘形式。要多汇聚外部力量,引导社会人才“上山下乡”,广泛吸纳在农业领域创业兴业的返乡乡贤、农民工、回乡大中专毕业生、复原转业军人、城镇下乡人员等各类有志从事农业的人员,加入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。要通过“招智、招资、招人、招财”,实现“技术理念引进、资本品牌引进、创客人才引进”,建立乡贤回归型、能人治理型、乡村运营师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等多种形式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团队,推动先进技术理念和管理方式在乡村着床发芽。
引来“金凤凰”不容易,想要让人才留得住、干得好,更要下一番苦功夫。一方面,要打好“乡愁牌”“亲情牌”,以乡情感召、政策吸引、事业凝聚,让能把农村发展起来的人才“评得上教授”“涨得了工资”,疏通农村工作队伍向上发展的通道,激励各类人才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、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己任,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。另一方面,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,通过融资、用地、税收等政策礼包,让职业经理人感受到信任与认同,给农业职业经理人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政策环境,让农村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区和高地,激励农业职业经理人扎根农村大地,创造更大价值,绽放人生精彩。
推动农业职业经理人“上山下乡”的同时,我们还要关注到,农业职业经理人仍然是一个新兴职业,如何更好发挥其作用,需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。各地情况千差万别,再好的经验也不能简单“复制粘贴”。只有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,找准定位,才能真正发挥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引领带动作用,让农业职业经理人在乡村大舞台上绽放人生精彩,唱响振兴华章。